马振业曾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东沟镇卫生院的院长,病退后,他十几年如一日为村民义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1.悬壶济世:一心装着万人心
在长河一带,马振业是出了名的“名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马振业在村卫生院,凭借勤奋好学、扎实苦练,日积月累不仅练就了一双“妙手”,成长为下村卫生院的业务骨干,还练就了两只“铁脚”,常带队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或为百姓治病,或指导农村卫生防疫,深受当地群众爱戴。在下村卫生院工作的23年里,由乡村医生到主治医生,再升任院长,他本色不改,一心装着千万心,进百村诊千户医万民,足行超过10万里,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1984年,马振业被任命为大东沟镇卫生院院长。他把患者的钱看得比自己的钱更金贵,将患者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为减轻患者负担,他不仅要求大东沟卫生院全体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还常带人到各地医药生产厂家或批发公司直接进药,就为了能为患者省去点中间加价。经常和他一起出差的同事编了一段“顺口溜”:“肩上扛,膀上挑,手里提,怀里抱,爬天桥,钻地道,挤火车,站公交,从不坐‘面的’,常找小摊点,省吃俭用挤三轮,为人民服务都说好。”为了提高全院医术水平,他多次请长治医学院儿科的专家们坐诊代教,还与晋城市二院普外科联合办院,在全县乡镇卫生院中首家开设了病理科、口腔五官科、理疗科,首家购置500毫安X光透视机和依维柯救护车,全院医护人员由30余名陆续增加到80余人,大东沟卫生院也一跃发展成为全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乡镇卫生院。
这些荣誉对马振业来说都不算什么。马振业常说,能得到别人的真心爱戴,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走在街上,经常遇到一些百姓拉着孩子指着他说,这就是救过你命的医生。马振业说,每逢这样的时刻,自己觉得最是骄傲。
2.肝胆为民:让事业与癌症赛跑
岁月流转,珠玉苍黄。马振业的身体因长期忙碌奔波而严重受损。1999年上半年,他时常感到胃部饱胀和隐痛,以为是劳累过度所致,但他始终没有想到,癌,这个经常被他和他的同事们用手术刀清除的敌人,竟然悄无声息地潜入了他的体内。
1999年初冬的一天上午,马振业刚从泽州县医院做了胃镜检查回到大东沟卫生院办公室,几名农民随后就跟了进来,七嘴八舌地说有急诊病人,马振业强忍着疼痛与不适到急诊室为患者诊治,这一忙就到了暮色四合。
胃镜检查结果出来了,贲门癌,于是马振业接受了手术治疗。经过短时间的化疗和恢复性治疗,马振业不顾家属和亲人们的劝阻,又拖着病弱的身体上班了。
2000年秋,大东沟卫生院门诊大楼扩建工程即将竣工,马振业向县卫生局递交了病休申请。县卫生局的领导和许多同事挽留他继续留任,他说:“大东沟卫生院终于首批跨入全市一等甲级卫生院行列,我的心愿已了。”
3.晚晴之美:将义诊进行到底
自2001年病休回到家乡大东沟镇坪头村之后,马振业多次婉拒了市、县医疗机构的高薪聘请,却拖着病残清癯的身躯,重新拿起听诊器,在村里义务担任起乡亲们的“守护神”。
村民赵香虎多年患病,久治不愈,慕名前来求诊。马振业用中药为其调理,治好了困扰他多年的沉疴。运输户常春善常因眩晕而无法出车,马振业诊断他患的是美尼尔氏综合征,为他开了中药并叮嘱他配合进行自我理疗。村民张有政、王甲叶夫妇十余年来大病小病都往马家跑……
马振业“分文不收搞义诊”的消息传遍了长河两岸,慕名前来求诊的患者不绝于途。老伴说:“他每天接诊数十人,常常从天亮忙到摸黑,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病人一走,他常常累得一头栽倒在床上呼呼大睡。”看到他实在太累了,老伴和子女们不得不婉言告知前来求诊的患者:上午接诊,下午休息。
马振业义诊已有十几个年头,为了避免误诊,提高诊断效率,他还给每位患者建立了一份“病历档案”,目前已积累了厚厚的31册。马振业说:“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健身。”自2001年起,他带领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常年坚持练习保健操、八段锦、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等,人数最多时达上百人。他说:“我今年已经74周岁了,但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把义诊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