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著名的“杨根思连”战士,怀揣英雄梦想,在部队履立军功;他又是南苏丹维和部队的士兵,敬业奉献,用鲜血捍卫祖国的尊严。2016年,年仅33岁的他,因为所乘坐的步战车中弹,将生命永远留在了南苏丹的土地上。他就是联合国和平勋章的获得者,80后“维和英雄”杨树朋。
杨树朋生于山东省莱芜市的一个军人世家,他一家三代一共出了8名军人。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军人这个职业抱有一种特别的感情。2001年冬天,当年的征兵告示刚公布,时年18岁的杨树朋就第一时间报了名。他的父亲杨洪成说:“孩子说想去部队锻炼锻炼,开开眼界。他能有这种觉悟,我很欣慰,就让他大胆去了。”2001年11月,杨树朋顺利通过体检,终于如愿成为了河南第20集团军某部“杨根思连”的一名战士。
新兵下连后,杨树朋第一次看到步战车时,就立刻被这个大家伙吸引住了。杨树朋就像着了魔一样钻进炮塔里,在里面左瞅右看,好长一会儿都没出来。回到连队,杨树朋对班长提出:“我要当炮手!”班长答应了杨树朋的请求,随即杨树朋就开始了刻苦的训练。步战车炮塔里“夏天像火炉,冬天似冰窖”,一般的炮手完成了规定的训练次数后,一般就会早早退场。可是杨树朋只要一坐在炮塔里,每次都会练上很久。一天下来,他经常连筷子都握不稳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炮手,除了动手实践,还需进行大量的理论背记。这对当时只有初中学历的杨树朋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但他硬是凭着一股拼劲,把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啃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树朋在参加“快速瞄准击发考核”中,创造了1分钟击发55次、命中52次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他的理论考核也取得了99分的好成绩,成为了一名二级炮手。杨树朋并不满足,又开始向新的领域发起了冲击。他对火炮原理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装甲车25炮与并列机枪减少卡弹概率的方法,让营连射击专业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就这样,杨树朋成长为了全旅首批特级射手,此后连续10年在各级组织的炮手比武中摘金夺银,年年被表彰为“神炮手”。
2007年12月,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发生持枪杀人案件。杨树朋所在的部队紧急挑选精干力量,开赴犯罪分子潜藏地点,迅速完成了包围。据现场人员介绍,犯罪分子是当地武装部一名职工,受过军事训练,枪法精准。犯罪分子手中有一把56式冲锋枪,100多发子弹,再加上周围全是居民区,威胁性很大。
杨树朋被上级选中执行此次任务,旅长亲自来到战车上为他打气,并布置任务:“务必首发命中!”杨树朋在事后回忆时曾说道:“那时我忽然感到一种压力,一种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压力。”但是瞬间,他想到了自己老连长以前常说的话:“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他在心中默默念着这句话,同时沉着摇动炮管,锁定射击目标,稳练击发,“嘭”的一声,目标被精确击中。由于他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色,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被集团军记了二等功。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后,杨树朋随部队开赴抗震救灾一线,他所在的部队是第一批进入地震灾区的部队。杨树朋的父亲回忆时说:“我是从电视上知道部队派人去一线了,就在猜测树朋可能也去了。但是又没法联系他,只能每天守着电话等消息。直到地震一周后,杨树朋才给家里打回了第一个电话。”原来,地震发生后的一周内是黄金救援期,当时的杨树朋正忙着和战友们抢救被困群众。他们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虽然知道家里很担心他,却根本没时间给家里打电话。那次,杨树朋和他所在的部队连续在救灾一线奋战了整整78天。
此外,杨树朋还于2013年参加了“确山·前锋-2013B”涉外实兵对抗演习,于2014年参加了“跨越—2014·朱日和C”实兵对抗演习……杨树朋在每项任务中都有出色表现,他的名字也每次都会出现在推荐立功的名单里。但他却一次又一次地找到连队主官,说:“我不是连队最出色的,连队有很多人比我工作更突出,这个立功名额我不能要。”杨树朋的战友张永业说:“演兵场歼敌、舍身堵决堤、余震中挖废墟,没人能抢过老杨,但到立功的时候,他却总是把别人推到台前。他多次对我说,军功章不是最重要的。”
2015年,当杨树朋所在部队要求大家报名赴南苏丹参加维和任务时,他毫不犹豫地递上了请战书。一名战友问他:“班长,你明年都该退伍的人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为什么要选择去国外维和呢?”杨树朋笑着回答说:“当兵15年了,趁着现在还没退伍,跟着连队出国维和,也算是给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很多人觉得维和不是战争,但其实,维和比战争还残酷。赴南苏丹执行任务后,杨树朋经常在生死之间游走。
2016年7月8日,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军爆发激烈交火,中国维和军营第一时间进入一级战备。杨树朋担任步战车炮手,前往哨位执行任务,一直坚守战位长达15小时。冲突平息后,他随队返营途中,突然发现有部分反政府武装人员翻越铁丝网进入难民营。见此情况,他带领身边战友冲在前,一边喊话一边组织人员形成围堵态势,最终将反政府武装人员成功劝离出难民营。
7月10日,政府军与反政府军再次爆发激烈交火,并展开拉锯战,交火位置直逼哨位一线。原本不用参加当日执勤任务的杨树朋,亲自找到连长说:“我是一名15年的老兵、11年的老党员,在这个节骨眼上,怎么能够待在后方,我必须要上!”就这样,他再次奔赴哨位,在生死线上连续奋战了11个小时。当地时间7月10日18时39分,杨树朋所乘装甲车突遭炮弹袭击,杨树朋身受重伤。当地时间7月11日9时24分,杨树朋因抢救无效牺牲。而这时,其实还剩下不到5个月的时间,他就可以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了。
烈士牺牲的消息传出后,举国悲恸。最无法接受杨树朋离去的,无疑是他的家人。2016年7月11日晚,连队指导员鼓起勇气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杨树朋的妻子邹丽娜。其实,那时的邹丽娜已经知道了杨树朋牺牲的消息,她说:“树朋走了,我很绝望。但是我还有儿子,还要照顾已经崩溃的公公婆婆。树朋在天上看着我,他肯定希望我能挺过去……”当战友提出要去家里探望时,邹丽娜忍着悲痛,回复说:“不用了,你们那里也很忙。我会照顾好家里人的,放心。我们等着把杨树朋接回家,替我向受伤的战友们问好,谢谢。”这段对话在网上公开后,杨树朋的战友们瞬间泪崩。
2016年7月20日,烈士的遗体归来。杨树朋的灵柩上覆盖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由礼兵缓缓抬下军机。军乐队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官兵代表们向烈士敬献了花环,全场人员向英雄三鞠躬。河南省许昌市20多万名干部群众走上街头,队伍延绵30里。7月21日,杨树朋的骨灰回到了他生前魂牵梦萦的故里,被安放到当地烈士陵园。烈士杨树朋长眠在此,将与陵园中其他革命先烈一起,被世人所铭记。
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杨树朋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这既是对杨树朋烈士为国捐躯、献身和平事业的褒奖,也是对他的家人爱国拥军、无私奉献行为的肯定。
|